一位湘鄉蠻子的文化夢
——記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湖南省企業文化促進會執行會長謝建軍
金秋十月,美麗湘江碧波萬頃,巍巍岳麓山紅楓似火。星城長沙簡牘博物館,由湖南省文化廳指導,中共長沙市委宣傳部、長沙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湖南省企業文化促進會聯合主辦,湖南省湘江書畫院、《紅色政權》電影聯合攝制組承辦的第二屆“紅色政權杯”全國名家書畫展在這里隆重開幕。出席開幕式的有湖南省的部分老領導、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等省直單位和長沙市委宣傳部長、市文聯的領導。出席展覽開幕式的還有著名書畫家楊炳南、劉振濤、余德泉、蔡德林、譚仁等社會各界名流500多人。此次展覽旨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緬懷革命先烈,深入貫徹十八大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承書畫藝術精品,實現偉大民族復興“中國夢”。
這次畫展的策劃承辦人,就是謝建軍先生。
謝建軍,湘鄉人,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湖南省企業文化促進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湖南福壽堂文化傳媒集團董事長。這位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從湘鄉走出來的青年人,懷揣著激情澎湃的文化夢,扎根在湖湘文化的沃土上,開花結果,已長成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他是一位文化企業家,一位“儒商”;又是一位企業文化工作者,企業家中的“貴族”。他不僅經營企業,而且是湖南企業文化的開拓者。他以文立人,以文立企,締造著一種企業精神,傳承、弘揚生生不息的企業文化。
尋夢 夢之源
一個人可以非常清貧、困頓、低微,但是不可以沒有夢想。
——奧普拉
謝建軍出生地在湘鄉市東北邊陲壺天鎮。這里民風彪悍,崇文尚武。湘鄉人“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不怕死”,俗有“湘鄉蠻子”之稱。
小時候,受家族影響,他就跟著叔叔習武,常常是五更起,三更眠,練就了一身好體魄,十四歲就獲得了國家二級拳師證。少年時代,他除了練習武術外,最大的享受就是聽爺爺講故事。爺爺的故事真多,什么《三國演義》、《薛仁貴征東》、《楊家將》,總是信手捻來。就這樣慢慢地迷戀上了文學,手里不是小說,就是連環畫和故事書。
一天剛買了本故事書,語文課忍不住拿出來偷看,結果被嚴厲的老師撕得粉碎。下課后老師把他叫到家,他本以為會遭受一場嚴厲的批評。沒想到老師不但沒批評他,反而贈送了兩本他夢寐以求的文學典籍。老師說:“記住,以后上課時別再看了。”謝建軍望著老師親切關懷的目光,一顆夢的種子,悄悄地埋在了心田。
高中時代,他就開始進行文學創作,和一群文學愛好者組織文學社團,一起寫作,投稿,交流。并加入了市作協,擔任學校文學社社長。
作為湘鄉人,根植于這片獨特人文資源的沃土,謝建軍自然對家鄉人文特別感興趣。湘鄉,“湘江”之鄉,湖南腹地, “以湘水之鄉”而得名。這里古韻神豐,文運昌盛;文星閃耀,將帥威揚。三國蜀相蔣琬,宋代狀元王容,元代文豪馮子振,“飛將軍”劉錦棠,國際詩人蕭三,兒童文學家張天翼,一代報人成舍我,先后在這里誕生;開國領袖毛澤東曾在這里求學。最令世人稱奇的是曾國藩統率的“湘軍”,“百里之地薈萃群才”,“征伐十八省”。謝建軍為自己出生在這片土地上而驕傲。他暗暗立下誓言,長大后一定要做個文化人,用自己手中的筆來實現心中的夢想。
祈夢 夢之旅
夢想一旦被付諸行動,就會變得神圣。
——阿·安·普羅克特
“夢想是生命的靈魂,是心靈的燈塔,是引導人走向成功的信仰。有了崇高的夢想,只要矢志不渝地追求,夢想就會成為現實,奮斗就會變成壯舉,生命就會創造奇跡。”謝建軍用心記下了這條名言,把它當作了自己的人生信條。
軍營,謝建軍追求夢想的第一站。他會武術,又有文學特長,作為特長生招進了武警部隊。部隊是個大熔爐,這里有嚴格的紀律,艱苦的訓練,豐富多彩的生活。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踏上綠色的旅程,把沉甸甸的希望打進嶄新的背包,讓汽笛一路歡歌,騰飛的翅膀開始著裝,卷起一串綠色的夢。”謝建軍在部隊摔打磨煉,不僅練就了強健的體魄和頑強的意志,文學天賦也得到了更大的發揮。部隊領導見他能說會寫,推薦他當上了新聞報道員。他非常珍惜這種機會,兢兢業業從事新聞報道工作,寫稿天天熬到深夜。為了掌握一手材料,他經常翻山越嶺深入基層采訪,寫出了大量的新聞報道,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與此同時,他利用業余時間創作大量散文隨筆發表在《解放軍報》《橄欖綠》《人民日報·大地副刊》《貴州公安報》《興義報》《湘鄉報》《海門報》《江海晚報》《岳陽晚報》《晚霞報》《韶山報》等報刊雜志上,慢慢地在文壇上嶄露頭角。
經過軍營生活的洗禮,謝建軍由一個年輕氣盛熱血沸騰的小青年,成長為一位有愛心敢擔當的穩健男子漢。回到省城長沙,他開始在一家省報任記者,不久擔任中國殘聯主辦的《華夏時報》湖南記者站站長。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他以自己獨特的采訪和寫作風格贏得了讀者朋友的信賴和支持。他每天都要收到大量來信。那些信包羅萬象,內容涉及涵蓋了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農民負擔問題、殘疾人就業問題、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問題、腐敗問題、基層執法人員執法不嚴、執法犯法問題、國有企業的困境、下崗問題、特困生失學問題……理想和現實發生了嚴重的碰撞,夢想之翼遭遇創傷……也就在這時候,他開始萌發創辦企業的夢想。
“只有實業才能救國,文化則能啟迪人。所以,我決定創辦文化公司。”謝建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長期與殘疾人和社會弱勢群體打交道,我為他們身殘志堅、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所感染,卻又為他們的生活窘境惋惜。他們許多人很有才華,有的會寫字、有的會畫畫、有的會唱歌跳舞,缺乏的就是平臺,如果把他們組織起來,成立歌舞團和藝術中心,他們的才華就能得到充分展示,這樣不僅可以幫助他們走出生活困境,賺了錢還可以幫助更多的人解決困難。”
圓夢 夢之情
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勇氣和行動。
——俞敏洪
“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謝建軍在接受采訪時,自信地笑著對記者說。
2002年湖南福壽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從事“機關和企業文化建設、影視制作發行、文化藝術交流、會展策劃、名家字畫銷售”等服務。通過十余年的精心打拚,湖南福壽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風生水起,目前公司已在深圳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上市。
公司坐落在省城最繁華的交通樞紐碧云天大廈。一進入福壽堂公司,文化氛圍特別濃郁。古色古香的文化基調,精巧別致的盆栽陳設,高雅的書畫作品,滿架的傳統文化典籍,簡直就是一座藝術的殿堂……在這里,大到辦公桌,小到每件茶具,都是謝建軍精心設計和布置的。整座辦公樓散發著幽雅的文化氣息,吸引了一大批社會名流、書畫家來這里創作、交流。
謝建軍是典型的“湘鄉蠻子”,精明,睿智,像“老黃牛”一樣樸實,更有“拓荒牛”的實干精神。創業伊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向前邁進。他起早貪黑,在業內奔波,抓住一切機會向同行、藝術家學習。十多年來,他收藏了數以萬計的藝術珍品,把福壽堂建成了一座藝術寶庫。他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文化夢、藝術夢。在他公司的大事記中記載:他先后主編、出版《愛心筆記》、《韜略集》《余德宗對聯詩稿》《紅色政權》等專著,多次成功地舉辦“紅色政權杯”全國名家書畫展,編輯出版了《“紅色政權杯”全國名家書畫展作品集》,策劃拍攝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故事片《紅色政權》和100集大型文獻專題片《鄧小平的故事》,舉辦了“情系殘運”、“愛滿瀟湘”杯全國書畫大展、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中國企業文化高峰論壇、彭德懷同志誕辰110周年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動。
他一邊創業一邊思考,多年媒體工作經驗和企業文化研究,使他在企業文化建設上有著深厚的資源、獨到的見解。他經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一方面是企業文化缺乏專門人才,缺乏培訓平臺;一方面民間又有許多文學藝術人才閑置沒發揮作用,他們的藝術作品價值沒有得以實現。為此,他積極奔走,聯絡眾多知名藝術家,創辦了湖南殘疾人藝術團和湘江書畫院,創刊《人民美術報》《書畫藝術報》。湖南殘疾人藝術團成立后,謝建軍嘔心瀝血,精心地澆灌這朵藝術奇葩。為了讓藝術團有更多上臺演出的機會,他不辭勞苦,四處奔波。湖南殘疾人藝術團終于走出了湖南,排練的《千手觀音》通過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一夜之間紅遍了大江南北。湘江書畫院和《人民美術報》《書畫藝術報》,一院兩報,集專業、收藏與實用性于一體;融市場、信息與精品于一爐;以書畫藝術會友,搭建了藝術家之間、藝術家與收藏家、藝術家與人民大眾的交流平臺。十年來,《人民美術報》《書畫藝術報》共出版發行400多期,有力地推動了湖湘文化藝術的發展。
事業發展后,他沒忘記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而是熱心投身慈善事業,募集資金建立助學基金會。為了解決殘疾人創業難等問題,他策劃成立一個長效的愛心救助機構——博若萊圓夢基金,通過各種形式的書畫藝術交流、愛心筆會等活動,進行愛心救助。他每年都會去長沙血液中心義務獻血,幫助那些有需求的患者。在他的帶領下,公司的員工、親友,主動獻愛心,愛心救助、義務捐贈層出不窮。據不完全統計,10余年來,謝建軍帶領員工們向困難群體和湘西貧困地區、地震災區捐贈現金與財物共計五百多萬元。
追夢 夢之彩
如果你心中沒有一個造房子的夢想,擁有天下所有的磚頭也是一堆廢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夢想,而沒有磚頭,夢想也沒法實現。
——俞敏洪
“夢想是人們與生俱來的重要寶物之一,它等待你的珍視和實踐。”這是謝建軍最喜歡說的名言之一。為了給自己充電,謝建軍多次參加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的總裁班學習,取得了高級企業文化師、高級策劃師資格證等榮譽。
十年磨一劍,謝建軍艱苦創業,終于打下了一片天地。但他追夢的腳步沒有就此停止,而是將目光投向了身邊眾多的企業,鎖定了企業文化。
謝建軍在思考:“作為較早浸淫文化行業的民營企業,福壽堂十余年中穩步邁進,從文化事業的先行者到行業精英,從古玩收藏到影視制作……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接下來的路如何走,不得不好好思考……”有句名言說得好,“一流企業做文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營銷”。作為公司的掌舵人,謝建軍深知文化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他堅持“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準則,決定在做好自己企業的文化同時,致力于引導和推動社會其他企業的文化發展。為了更好地挖掘、傳承、發展企業文化,他和眾多領導和有識之士商議,一起共同發起成立湖南省企業文化促進會。他自己被領導和同仁們推舉為黨支部書記、執行會長兼秘書長。
企業文化建設,以凝聚人心、促進發展為第一要務。謝建軍一馬當先,積極充當企業與政府、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橋梁,為企業排憂解難。先后創辦了《湖南企業文化》雜志和湖南省企業文化促進會網站。作為湖南省企業文化促進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他想得最多的是如何發展會員,與企業家交朋友。他積極帶領員工發展會員單位,為企業出謀劃策,內增凝聚力,外添競爭力,協助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目標。他經常深入企業調研,幫助企業解決困難。他多次組織會員單位走出去,參加全國和各省的企業文化交流大會。在他的倡導下,成功地舉辦了三屆以“創新企業文化建設,助推中部企業騰飛”為主題的中部企業文化高峰論壇和湖南創新企業文化發展大會,推薦評選了一大批企業文化示范基地和先進個人。 為了快速有效地培養企業文化專業人才,他創辦了湖南省時代華商職業培訓學校,對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進行企業文化培訓,為500多家大中型企業培訓企業文化師1000余人次。
湖南省企業文化促進會成立至今,雖然只有短短幾年,卻異軍突起,群星薈萃,企業湘軍中的優秀文化越來越引起世人的矚目。目前,湖南省企業文化促進會已有會員單位600多家,其中有一大批值得挖掘、在國內外可以推廣的具有影響力企業品牌文化,如:三一重工的“品質改變世界”、大漢集團的“紅色文化”、步步高的“守誠愛家”、中建五局的“信·和”文化、華融湘江銀行的“湘融天下”文化。
目前,謝建軍被推選為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副會長。但他很謙虛,他經常對身邊的朋友說“公司和促進會有今天的發展,離不開各級領導關愛、各位同仁的廣泛支持。今后,我將繼續走好這條我所熱愛的路。”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位懷揣夢想的湘鄉蠻子,正大踏步走在通往“大家”的路上,步履穩健,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