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曾昭才
在三湘大地,有這樣一位令人敬仰的長者,他將一生奉獻給湖南的金融事業與文化傳承,在金融浪潮中砥礪前行四十余載,退休后又以文化公益為筆,續寫人生的輝煌篇章。
他,就是曾昭才先生——一位在金融與文化領域交相輝映的杰出人物,其人生軌跡宛如一部波瀾壯闊的奮斗史詩,映照出湖湘兒女的堅韌擔當、赤子深情。
圖為曾昭才老師應邀參加長沙湘潭商會“年度工作會”,并作為主旨嘉賓,就“分析形勢,堅定信心;抓住機會,走出困境”做了專題講座,深受與會代表的一致好評
金融征程:從田間地頭到金融改革前沿
1975年,曾昭才先生從寧鄉縣停鐘村的生產隊隊長、大隊會計起步,在農村金融的沃土上播下希望的種子。彼時的他,或許并未意識到,自己的命運將與湖南金融的發展緊密相連,共同書寫出一部跨越四十年的壯麗詩篇。
1979年,曾昭才先生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與卓越的個人能力,考入省人民銀行,正式開啟了職業金融生涯。在隨后的歲月里,他如同一顆璀璨星辰,在金融領域迅速升騰。1980年11月,他調任到農業銀行湖南省分行,歷經多個關鍵崗位的歷練,直至2002年4月擔任農行湖南省分行行長助理、副行長(兼工會主席)、一級巡視員等要職,一路披荊斬棘,以非凡的領導才華與管理智慧,帶領團隊在金融浪潮中屢創佳績。
在金融改革的浪潮中,曾昭才先生始終堅守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將個人追求與國家金融事業緊密相連。他筆耕不輟,撰寫了480多篇文章,其中29篇在國家級刊物發表,為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支持與實踐經驗。他還積極主編和參編了《新型銀企關系》《商業信貸管理規范》等20余部著作,成為金融界寶貴的智力財富。
1989年,澧縣農村信用合作社遭遇嚴重信用危機,曾昭才先生臨危受命,憑借敏銳的洞察力與扎實的專業知識,創造性地提出解決方案,成功化解危機,保障了當地金融秩序的穩定,獲得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田紀云的高度肯定。這一舉措,不僅彰顯了他在危機處理中的卓越能力,更為湖南金融改革積累了寶貴經驗。
為探索支農工作新路徑,曾昭才先生帶領團隊深入株洲攸縣農行調研試點。在充分了解農村金融需求后,他創新性提出農行實施“三農”金融服務“六大工程”,積極探索互聯網金融服務新模式,為每個村安裝“惠農通”(現升級為“鄉村振興通”),實現農民辦理金融業務“足不出村”,打通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極大提升了農村金融服務質效。這一舉措為當地農業發展和農民生活改善注入強勁動力,成果獲總行嘉獎。此外,他組織團隊率先在全國農行系統研發金融TC卡,提高了金融服務的便捷性與安全性,為行業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很快在全國推廣應用。
在他的帶領下,湖南農業銀行在金融創新、服務“三農”、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成效顯著,成為湖南金融領域的一面旗幟。而他本人,也憑借卓越業績與貢獻,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工作者”,連續四年榮獲“湖南省十大創新企業文化杰出貢獻人物”稱號。
圖為2021年,曾昭才先生參加省長座談會并合影留念
智囊風采:金融賦能“湖南方案”成為國家范本
2015年6月,憑借在金融領域的杰出貢獻與深厚專業素養,曾昭才先生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省文史研究館)聘為湖南智庫聯盟專家,隨后又擔任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等職務。他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積極深入基層調研,足跡遍布廣東、上海、山西、河南、浙江、西藏等省(區、市)及湖南各地州市。
在廣泛調研基礎上,曾昭才先生圍繞湖南經濟發展與金融改革等重大課題,撰寫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與針對性的報告文章。如《湖南融入“一帶一路”的金融對策》《對農村普惠金融體系建設的思考與對策》等,為湖南新時代金融發展戰略提供重要參考,獲原省委書記杜家毫、原省長許達哲等領導批示。其中,《對金融助推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建議》和《助推小微企業融資發展》兩篇文章,分別在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聯合主辦的重要刊物上全文發表,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與小微企業發展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思路與建議。《如何加強金融強省建設,賦能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文榮獲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新時代企業文化建設成果”,數十家媒體關注報道,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
近年來,曾昭才先生三次被續聘為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他以高度責任感反映基層社情民意,先后撰寫22篇《建言獻策》,獲省人民政府毛偉明省長、張迎春常務副省長等領導批示,其中13篇被評為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優秀建言”,為湖南金融強省建設、營商環境優化、國企改革等提供了有力智力支持。在他的努力下,湖南金融政策制定與實施更貼合實際需求,金融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推動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成為國家金融賦能強省的“湖南方案”。曾昭才同志自2021至2025年連續5年被評為“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優秀特約研究員”。
圖為2023年,曾昭才老師應邀赴廣州科協參加院士、專家書畫展,并現場潑墨揮毫,為院士、專家和學生代表書寫作品,受到大家稱贊
文化傳承:藝海求索,書寫中國精神
如果說金融是曾昭才先生職業生涯的主旋律,那么文化與藝術便是他人生交響樂中不可或缺的華彩篇章。他對書法藝術的熱愛,源于內心深處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傳承的使命。
多年來,曾昭才先生堅持讀書臨帖,踐行“六多”原則——多看、多學、多思、多臨帖、多創作、多參展。他的書法作品兼收并蓄,自成一體,筆力遒勁,墨韻生動,充分展現了其深厚的藝術功底與獨特的審美情趣,既有傳統書法的韻味,又融入現代藝術創新元素,形成獨具特色的個人風格。
憑借卓越的藝術造詣,曾昭才先生被聘為湖南省書法家協會第六屆理事、湖湘名人書畫館高級研究員、湘江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等多項職務。他先后參加全省、全國和國際書畫交流展120多場次,榮獲“金獎”“銀獎”“最具市場潛力書法家”“德藝雙馨藝術家”“最具收藏價值藝術家”等72項榮譽。2023年赴廣州參加“院士專家書畫展”,其4幅作品入展,并唯一受邀現場為科學家、學生代表潑墨揮毫,贏得觀摩領導和嘉賓的高度評價及熱烈掌聲。
他的書法作品,不僅僅是藝術的表達,更是一種文化的傳遞。2019年赴臺灣參加“中華兩岸文化交流書畫展”,榮獲“特等獎”;在“中華文化四海行——走進湖南”書畫名家筆會、“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國際書畫大賽”“中華書畫杯全國書畫名家新馬泰國際交流展”等重要活動中,先生的作品均受高度評價與贊譽,成為中國書法藝術走向世界的亮麗名片。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王斌對其書法藝術點評:筆力雄渾氣韻生動、傳統與創新結合、章法布局獨具匠心、文化內涵深厚、具有廣泛影響力、個人風格鮮明。
躬身公益:奉獻社會,傳遞赤子情懷
退休后的曾昭才先生,并未停下奉獻社會的腳步,而是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公益事業之中,用行動詮釋赤子之心中濃濃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
他受邀在各大高峰論壇發表主旨演講,分享品牌建設、文化建設、企業轉型升級等見解,傳遞正能量。在中國(湖南)企業品牌建設高峰論壇上,他提出“品牌建設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靈魂”;在“2019第310屆企業轉型升級賦能大會”上,闡述“以大數據為平臺,走合作發展商道”理念;在省企業文化促進會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提出文化品牌建設五點對策;在湖南省2025年“世界野生植物日”啟動會上,捐贈書法作品“敬畏自然,生生不息”;在“口述湖湘史暨公祭范旭東先生”高峰論壇上,作為主旨嘉賓主講湖湘文化發展,均獲高度評價。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曾昭才先生始終心懷弱勢群體,以實際行動踐行公益精神。近年來,他累計向湖南省兒童少年圖書館、懷化沅陵貧困學子、寧鄉市抗洪救災、邵陽孤獨老人及殘疾人、抗疫一線等10余個機構及群體捐贈善款46萬余元,每一筆善款都飽含著他對弱勢群體的關愛與支持。
在文化公益領域,曾昭才2022年出版《人生感悟》,2025年將推出《情商決定人生幸福》,并向基層捐贈書法作品3000余幅、著作2000余冊,以文化力量反哺社會。
因其突出貢獻,他獲“助農扶貧大使”“全國學雷鋒先進個人”等10余項榮譽,連續五年獲評“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優秀特約研究員”,并多次獲企業文化、金融領域表彰。這些榮譽既是對他奉獻的肯定,更激勵其持續奮進。
如今雖年逾花甲,曾昭才仍活躍于建言獻策與文化公益一線,以飽滿熱情續寫赤子篇章。他的人生如傳奇史詩,其精神似星辰閃耀,照亮湖湘大地的文化傳承與公益之路。
(何兵強 王益群 龍星海 周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