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菠萝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中文字幕伦伦精品|www.ychrm.com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時政要聞

時政要聞

黎福根:昔日練攤個體戶,今日能源產業企業家

發表時間:2018-11-16 15:11:25來源:點擊:
分享到:

微信圖片_20181116150732.jpg

人物簡介:黎福根,男,1951年1月出生,湖南瀏陽人 湖南長沙豐日化工電源實業公司總經理、黨支部書記,工程師。中共黨員,全國工商聯第八屆執委,湖南省第九屆和十屆人大代表,長沙市第五屆政協委員,省光彩會理事,曾被評為中國農村十大致富帶頭人、全國鄉鎮企業家、湖南省勞動模范、湖南省社會責任之星。


1980年,“個體戶”還是個非主流名詞,“福哥”黎福根說自己很幸運,趕上了改革開放,在“萬元戶”還少見的上個世紀80年代,他便已擁有了一千多萬元的資產。


  燒灼金屬迸射的電光火花“激發”出創業路

  在當年瀏陽達滸的一個小村落里,時年29歲的黎福根,為了補貼家用,也在偷偷做點小生意。后來,他干脆丟掉工商所干部的“鐵飯碗”,專心做起了個體戶。從工業廢品的加工利用,到工業產品的生產,再發展為股份制企業,現任豐日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黎福根昨日與記者回顧企業發展的近40年時說,他的成長是個體戶經歷大浪淘沙后,由小到大發展為規模企業的40年,他的命運就是與中國改革開放共生共榮的40年。

  當年退伍回家后,黎福根被安排到了讓人羨慕的工作崗位——原官渡鄉肉食站,在糧票、肉票使用的年代,經常有人找他幫忙“補充補充”。他不想違反原則,又抹不開面子,干脆自己換崗位,去了原官渡鄉的工商所,負責抓小販,看到老太太賣幾個家里的蛋,就要去“割資本主義尾巴”。后來,他毅然回到豐田村里當副大隊長兼生產隊長。 

  “1980年前后,報紙上有很多關于改革開放的解讀,我覺得是做生意的機會來了,就和三名戰友一起辦了個廠。”黎福根介紹,當時他們也沒想好做什么生意,只是覺得瀏陽是花炮之鄉,伴著“花炮”做生意,總能找到點賺錢的空間。他們瞄準了制作花炮用的鎂、鋁等金屬原料。

  命運與機遇對上眼,有時候真的是一瞬間。黎福根到陜西寶雞一家有色金屬加工廠出差,一天早上,他散步時看到工人在焚燒廢棄的金屬加工材料,燃燒的廢物堆里不時響起“啪啪”的聲音,還有火光閃現。“這不是和我們放的煙花一樣?這種材料是什么?可不可以用在煙花加工里?”腦袋里閃出的這個問題頓時讓他激動起來。刨根問底之后,他知道了這種燒出來像煙花一樣的物質名叫鈦。工廠的研發人員告訴他,這種金屬廢料可以免費提供給他,但要制作成煙花原材料,最大的難題是需要通過特殊設備讓其變脆才能粉碎,而這種特殊設備只能從國外進口,花費在15萬元左右。

  “有難度,但有市場。”


黎福根憑直覺認定這個生意可以做,他貸款了3000元,在偏僻的豐田村辦起了豐田煙花材料廠,鉆研如何將鈦廢料變成鈦粉。他將從陜西帶回家的300公斤鈦廢料,用了一年的時間進行鉆研,最后通過實驗,發現焠火工藝可以達到粉化的要求。

  “技術難關攻克后,我們將這種原材料制作的花炮,送到了瀏陽市以及周邊江西省的多家煙花企業,市場反應是供不應求,鈦粉原材料的價格也是從7500元/噸,上漲到2.2萬元/噸,最高的時候漲到了6萬元/噸。”黎福根回憶說。

  “一國營二集體,不三不四干個體。”這是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對于“不入流”的個體戶的普遍看法。但“福哥”說,自己很幸運,在萬元戶還少見的上個世紀80年代,他賺了一千多萬元,這種“福報”不只是自己找準產品、看準市場之福,更是全社會對個體經濟發展形成共識的思想解放的福蔭。

  用“耐得煩、霸得蠻”的勁頭實現企業大跨越

  算起來,黎福根已年近70歲,不少朋友、同事開始稱他為“福爹”。昨日,他跟記者聊起企業的發展,讓人感覺他像是隨時準備出擊商業機會的獵人,聊起新能源、海底可燃冰等話題時,眼中閃爍著興奮。

  “任何產品,市場廣闊、用途廣泛,就會有市場。”黎福根回顧自己企業的發展之路,認為1990年代初期,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生產消費的巨大需求,形成的發展大勢,讓自己這個長沙人在企業轉型中依靠“耐得煩、霸得蠻”的干勁,抓住了機會。

  黎福根踩中的是后面的節奏。在他的帶領下,1990年代,豐田村成為全國廢鈦集散中心與加工中心,村里的千萬、億萬富翁有好幾十人。而在村里人都歡欣鼓舞、一門心思地做廢鈦生意時,他卻覺得全村人都在吃“一碗飯”,有危機,自己的企業需要轉型了。

  向哪里轉型?正當這個問題困擾他的時候,他偶然從《中國電子報》上看到,無錫一名老師研究出用途廣泛的蓄電池,因經費短缺項目被迫下馬。他了解到,這種陰極吸收式鉛酸蓄電池不用加水、無需維護并且置換方便,在當時只有美國、德國等國有技術力量生產,在國內還是空白。

  這則報道讓他再次興奮起來,他隨即跑到無錫找到這名老師,達成合作開發協議。此后的三年多時間,他將此前賺的錢全部投入其中,不斷地告訴自己和研發團隊“快了,我們一定行”,并請來當時國內頂尖的三名蓄電池專家進行技術改進,最終于1993年成功研發鉛酸蓄電池,經權威機構檢測、專家鑒定,各項技術性能居國內領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 

  而今,黎福根創建的“豐日”品牌,在全國60%的鐵路火車上使用,80%的地鐵、城軌產品使用的是“豐日”品牌,豐日電氣產品在三峽、葛洲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青藏鐵路等重大工程項目中使用,企業在去年的產值達到了5億元。黎福根說,在創業之初和發展的過程中,各家媒體對他的報道,給了他極大的鼓勵和信心。


記者:周輝霞


時政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