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塑造企業形象的目的: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就是為了得到社會公眾對企業的好感和信賴。如果得不到社會公眾的信賴和好感,我們就說這家企業形象不好。企業形象反映著社會公眾對企業的認可程度,體現了企業的聲譽和知名度。從根本上看,企業文化植根于廣闊的社會環境中,顯而易見的是,提升企業文化決不能急功近利,把握企業內涵,全面建設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切實把握企業內涵,全面建設企業文化。
二、塑造企業形象的方法:競爭是市場經濟的主旋律,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領先同行,就必須與眾不同,在社會公眾面前塑造超群脫俗的全新形象。主要方法有:
1、進行知信度投資。就是企業在創造品牌,提高產品質量,新產品開發,環境保護,科技進步,發明創造,人才培養,售后服務和回報社會等方面舍得下功夫,花本錢。
2、注重社會效益。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對社會效益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有:第一是生理衛生。企業所銷售的產品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不得損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第二是生態平衡。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當主動承擔起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
第三是資源消耗。社會效益要求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社會資源生產出更多能滿足社會需要的產品。第四是精神健康。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要逐漸與社會文化融合起來,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設。第五是贊助社會公共事業和公益慈善活動,充分顯示企業“回報社會,受益公眾”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總之,企業通過注重社會效益,以造福人類,保護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等來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這必然給企業經營帶來深遠的影響。
開展傳播活動。它是通過傳播媒介,向社會公眾傳播企業形象的方法。傳播的途徑主要有新聞傳播(電臺,電視,報刊,網絡等),廣告傳播,公共活動(贊助活動,慶典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競賽活動,參觀活動等),實物傳播(產品展覽,廚窗陳列,圖片展示,模型展示等)。
國內企業界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三流企業靠技術,二流企業靠管理,一流企業靠文化。把企業文化提升到這樣的高度,說明很多管理者認可在生產技術與管理技術之外,還存在著第三種重要的力量。這種力量左右著企業的長遠命運,但又是相當難以駕御的。企業文化是無形的,又是有形的。說它無形,是因為企業只是彌漫在企業的空氣里,是一個企業的價值觀和內部氛圍,說它有形的,是因為企業文化建立在人的思維之上,體現為人的一言一行,結晶固化于企業的制度和規則之中,不管你是否意識到,也不管它本身是優是劣,只要企業存在,企業文化就存在。企業就應在企業的文化管理上要經濟效益。
在我國,新興的企業管理,以人性化的管理適應了市場經濟的要求,企業文化管理適應了當前我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形式,對于企業來說,其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增強競爭力,追求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文化是企業,員工在長期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的一套觀念,信念,價值和行為規則,是企業的靈魂,體現著企業自身所獨有的特色和魅力,是支持企業生存、發展的強大精神財富和核心競爭力。
來源:碧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