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世界500強”,是湖南建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建工)確立的未來3~5年發展目標。湖南建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葉新平認為,開拓與創新是湖南建工發展前進中最好的“助燃劑”。
“爭取每年規模增長20%以上、效益增長30%以上,有著近幾年的發展作為基礎,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堅定不移進軍‘世界500強’。”葉新平在接受采訪時說,要實現這一目標,作為國企關鍵在于按照國家政策導向、發展方向和發展要求,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大戰略體系中。
湖南建工全面推進實施“(1+2)×4”戰略,其中 “1+2”是“一體兩翼”新業務組合,即以建筑業為主體,延伸發展投資開發業務和海外業務 ;“4”是戰略支撐,即股權投資、創新研發、信息化、職業教育。通過經營和資本兩大市場擴張,實現產業優化、融資能力、風險防范能力、管理和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深化企業體制機制改革,提高國際化、市場化程度,建立更加長遠的發展平臺。
2017年,完成公司制改造的湖南建工全年承接業務1701.6億元,同比增長61.1%;完成企業總產值869.8億元,同比增長24%;實現營業收入853.6億元,同比增長17.8%;實現利潤總額10.03億元,同比增長59%。這意味著湖南建工各項經濟指標創出了歷史新高。
湖南建工在其66年的大發展中,從行業管理到企業運營,從舉步維艱到快速發展,大體經歷了“履行政府職能,實施行業管理;向企業轉體改制,面向市場競爭;再到經營轉型升級,實現跨越發展”的三個階段。
隨著國家各項改革措施的逐步推行,在建筑業迎來產業深度整合的變化中,如何不斷增強市場開發、資源整合、提升效益的能力,是目前湖南建工思考的重點和難點。
“我們通過自行經營拓展,較早布局全國,目前省內與省外業務的營業收入各占一半。在全國化市場競爭中也看到了發展的差距,正視差距并努力破解,創新、轉型、升級是我們必須走的路。”葉新平坦言,如何適應新常態,推進跨領域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管理、均衡人力資源。同時,國家對建筑行業的監管持續加強,對行業信用體系提出更高要求,安全質量事故懲處力度不斷加大。在依法合規、誠信履約、強化內控機制等方面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國企,承擔著提升管理水平、防控經營風險等重大責任。加之,公共基礎設施領域PPP模式規范有序發展、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建筑工業化的逐漸興起等,湖南建工面臨的競爭更多地體現為科技實力、管理水平、資源協同整合、商業模式創新等綜合實力的比拼。
做有品質的總承包集成服務商
大多數建筑企業遵循的是先規模發展,再品質發展。湖南建工也不例外,早已進入規模發展和品質發展并重并存的階段。在葉新平看來,湖南建工未來將成為一家跨行業和專業經營,集項目投資、設計、建設、科研、運營、維護于一體的總承包集成服務商,并實現主營業務整體上市,同時將具備產權結構清晰、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市場競爭力強和管理先進等這些必備要素,最終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湖南建工對于主營業務的發展堅持“投、融、建、管、營”分離,目的是把子(分)公司打造成具有極強實施能力的專業化公司,把集團打造成具備強勁綜合實力的總承包集成服務商,實施產融結合發展模式,最終把集團打造成現代建設投資集團。
新時代要有新作為
湖南建工為了優化產業結構,采用“傳統主業施工+PPP+專業”的產業發展模式,集中力量培育一個或若干平行施工專業,在著力推進主業歸核工作的同時,通過專業整合有效遏制企業同質競爭問題。
如何在房建、市政、交通、水利、鐵路五大強相關的行業中選擇發展路徑?葉新平認為,從房建業務向市政和交通業務發展,不論是專業理論還是專業人才,都有相通。目前湖南建工將房建、市政和交通三大平行行業作為一個大的建設領域捆綁式發展。在水利行業領域,其發展歷程超過10年,一方面依靠自身經營做項目施工,另一方面在水利建設面臨市場不景氣的環境下,類似湖南建工一樣的建筑承包商進入這一領域意味著機遇,有的企業利用這次機會并購水利企業,有的則是吸收專業人才。引進的水利專業人才不僅僅從事水利工程,還可以從事市政和交通領域的項目建設,人才的相通為工程承接提供了意外的收獲。
在鐵路建設的市場中,路基鋪設工程基本由相關領域央企承接,湖南建工的業務目前僅限于高鐵站、站臺等與房建相關性很強的工程項目。
葉新平提到,湖南建工將首先通過專業發展和技術培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申報相關資質、加大各方面要素投入,積極參加并努力推動項目的招投標,實施項目的投資開發。對每一行業領域的拓展,要通過十多年打拼后,才能有所收獲。
因此,在鞏固房建施工和工業設備安裝等主業陣地的基礎上,該集團正著力培育一批在大交通、大市政、大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施工領域具有較高實施水平的專業公司和隊伍。
目前湖南建工在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垃圾發電、水利項目施工等領域都有較大的市場份額,但尚未形成可上升為產業的平臺。在新能源建設領域,湖南建工過去主要負責安裝施工,投資商獲得投資效益,湖南建工獲得施工效益,市場結構有待優化。優化的目標應該是集團專業隊伍來做專業的市場投資建設和營運管理。如何把專業優勢變成產業,由施工上升為投資、營運、管理,是下一步湖南建工需要積極探索的方向。
走開放發展突破之路
在多元化方展方面,湖南建工提出要積極推進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向新型行業延伸,優化布局出實效。“全力支持建筑環保、智慧城市、新能源、建筑產業化等新興產業板塊發展壯大。”葉新平介紹。
湖南建工目前做的智慧城市項目和建筑業緊密相關,將形成信息化技術和建筑業結合在一起的新興產業。2016年新設立的湖南建工環保公司,主要對建筑垃圾進行處理,包括裝飾材料、舊城舊房的拆除廢棄物等,目前是環保領域的重點環節。如何把這一產業做好,仍需在科研力量、市場研發、技術引進、產業開拓布局等方面跟上來,在建筑環保上做到全國領先,將先進的技術引進來,吸收消化再創新,形成自有知識產權,才能獲得長足發展。
走“開放發展”之路,全力開拓國際建投市場,主要是著眼未來的發展需要。今年年初,湖南建工亮相于尼泊爾加德滿都舉行的能源峰會上,葉新平介紹,目前公司與尼泊爾政府就投資該國水電行業的可行性進行洽談。湖南建工借助“中湘海外”的品牌優勢,整合該集團海外經營資源,緊跟“一帶一路”市場,優先拓展東南亞、南亞市場,重點在馬來西亞、印尼等國,推進基礎設施、工程機械、農業、節能環保、房地產等項目建設。下一步計劃穩定拓展西亞、非洲等市場,重點與埃塞俄比亞、安哥拉等國,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礦業等行業的國家產能合作,并嘗試合作進入大洋洲—南美市場,加強對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目標市場的研究和布局。
提高市場化國際化水平
葉新平認為,當前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企業的改革要深化。2017年,湖南建工推進壓層級減法人、富余人員安置分流、歷史債務處理、社會職能移交、資產歸核和土地處置等工作,全面完成了集團本部及所屬單位公司制改造。
當前,湖南建工深化改革的迫切點在于創新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企業的制度、管理、考核、薪酬人事等體系都需相應變革,向市場轉變。“目前正加快這部分工作,要實現改革基本到位,估計還要兩年的時間。”葉新平坦言,有些觀念的轉變比方法的改革更難,人的觀念和思想沒有轉變,行動就很難有自覺性,這中間企業文化等因素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當前形勢下,對國有企業的監管越來越嚴,要求越來越高,要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企業在改革中必須把握好方向,把握好大局,確保符合中央和省委的要求。
在湖南建工公布的2018年深化改革工作方案中,今年將全面啟動“僵尸”企業出清工作,力爭在2019年完成;將所屬二級法人控制在15家以內,三級法人控制在81家以內;加快處置低效無效資產,完成80%的土地處置工作。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實施混改下的員工持股試點。
在湖南建工的規劃里,資產證券化是重要的內容,湖南建工計劃以工業設備安裝、裝飾、新能源、智慧城市、科技環保集團、恒運建筑科技公司、建科院等優質資產、新興科技型企業為主體,重點培育,加快上市進程。
今日湖南建工,眼光瞄準世界。“站在新的起點,就湖南建工集團母公司而言,應該成為一個很好的產業平臺、創效平臺,以及履行國企社會責任、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貢獻的平臺。”葉新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