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菠萝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中文字幕伦伦精品|www.ychrm.com

當前位置:首頁 > 會員風采 > 財富人物

財富人物

劉飛香:從未感覺到過行業“寒冬”

人物簡介:劉飛香,男,54歲,中共黨員,1983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先后被評為中國工業先鋒人物、軌道交通行業最具創新力十大人物、湖南省優秀企業家、中國機電行業年度人物等,榮獲中國施工企協科技創新成果一等獎、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中國優秀專利獎等,2016年榮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


劉飛香同志矢志為“中國制造”贏得尊嚴,從2007年領導創建重工集團以來,搶抓機遇,追求卓越,始終瞄準“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目標,打造“掘進機、特種裝備、軌道設備”三大產業板塊,用管理創新推動企業取得驚人巨變,一躍成為全球領先的軌道設備和隧道施工智能裝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劉飛香作為中國盾構產業的開拓者之一,帶領重工集團從零起步,十年間實現資產總額130億,營業收入307億,利稅總潤43億,平均年增幅30%以上,企業連續三年上榜“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入圍“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10強”,摘獲中國“最佳自主創新企業”,打造了中國高端裝備自主創新最靚麗的一張國家名片。


將服務與制造融為一體


  “思路決定出路,態度決定高度”,這句企業管理中常見的說法,敲概括出鐵建重工飛速成長的背后秘密。2008年8月,中國鐵建總投資7億元的隧道施工重型設備項目正式落戶長沙經開區,開始了國家大型地下施工裝備的自主研發之路,鐵建重工由此應運而生。在創業之初,集團內部存在一種聲音,認為集團應當進軍市場規模大、發展迅速的通用工程機械行業;后經集團管理層經過反復調研,才將地下裝備和軌道設備作為主營發展方向,而且一開始就將目光瞄準由國際品牌壟斷的盾構機產品。

  事實證明鐵建重工的發展方向是正確的,通用工程機械行業的黃金期在2011年戛然而止,另一方面地下裝備和軌道設備行業卻迎來了高速發展黃金期。如今,鐵建重工已成為一家集高端地下裝備和軌道設備研究、設計、制造、服務于一體的專業化企業,在湖南長沙、湖南株洲、四川隆昌、甘肅蘭州和新疆烏魯木齊等地建立了多個制造基地。

  鐵建重工成立之初,集團董事長劉飛香就給企業定下項目開發的三條原則:第一,專注高端產品;第二,只做國內同行業位居前三名的產品;第三,專注特種設備。2008年,當鐵建重工準備進軍被國外品牌壟斷的盾構機領域時,無數的質疑撲面而來,劉飛香能夠堅定地回應說:“人才沒有,我們誠心去請!經驗沒有,我們虛心去學1

  在劉飛香的帶領下,鐵建重工不僅學得很拼命,而且很有創意,能夠切合市場實際需求,花大力氣用于工法研究,為施工企業開發量身定做的大型設備。“傳統觀念認為,制造就是生產加工。實際上,生產不等于制造,制造包括生產和服務。我們集團是裝備制造企業,大多工藝流程復雜,主要裝置操作條件苛刻、規模大、裝置間關聯度高。集團首先是在價值實現上轉變思想,努力通過原始創新來為定制化生產提供解決方案。”劉飛香說。

  鐵建重工首創“工法研究院”,先研究工法,后設計產品。公司派出研發人員進入設備施工現場,與客戶和現場人員不斷交流,聽取對方的批評和建議,設計出通“人性”的好產品。

        多年來,鐵建重工堅持服務型企業的發展理念,針對客戶的需求,從產品研發、制造到服務提出的一攬子解決方案,構建了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全新服務模式。在價值實現上、在生產方式上、在組織模式上、在全員服務上都充分體現了服務型企業的特色。

     有先進的理念,才能彎道超車。這些年來,鐵建重工推出了很多從用戶使用著想、滿足客戶需求而研發生產的填補國內市場空白的裝備。其自主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盾構/TBM,廣泛使用在城市地鐵工程和鐵路、煤礦工程上;為神華集團量身定做的全球首臺長距離、大坡度煤礦斜井專用TBM掘進機,不僅打破了國外壟斷,還在作業效率方面有了長足的超越。

超越傳統制造理念


  市場需求不振,轉型升級該如何進行;“互聯網+”、“工業4.0”、“智能制造”等新概念新名詞層出不窮,如何與制造業結合?諸如此類的問題困擾著各大企業主心頭。

  這幾年鐵建重工發展十分迅速,已連續多年入選中國軌道交通創新力企業TOP50和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30強企業,不過作為公司掌舵人的劉飛香始終未曾停止思考。他的答案是運用互聯網技術推動制造智能化、服務智能化,用創新贏得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中國工程機械也有“發展新常態”的說法,意思是國內需求比較穩定,很難有大的增長。在“新常態”之下,企業現有的發展模式遭遇較大挑戰。從客戶需求來看,市場上現有的機械保有量數量龐大,出于提高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施工企業傾向于減少設備的支出,或者以租賃代替直接購買。

  不過在另一方面,由于施工工藝的不斷進步,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卻在提高,希望裝備制造企業能提供量身定做的產品和服務,以提升工作效率。近年來鐵建重工獲得的訂單中,針對具體客戶進行量身定做的訂單越來越多,在工程機械企業的業績普遍下滑之時,公司仍然能以4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長,產品供不應求、各大生產基地加班加點開足馬力。用集團董事長劉飛香的話說,鐵建重工從未感覺到過“寒冬”。

  不過,基于未來發展,劉飛香強調鐵建重工還要加強制造的智能化,也就是設計、制造、供應鏈管理的智能化建設,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降低內部管理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

  行業內談論“新常態”大多從市場需求角度考慮,劉飛香從技術發展的角度出發,認為在管理上也有一個“新常態”,那就是施工企業普遍推進智能化管理。隨著施工企業管理能力的進步,借助互聯網技術,可以實現工程項目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自動化,裝備制造廠商需要響應這一趨勢,注重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客戶提供符合未來需求的產品。

  他深信智能化浪潮將改變現有的項目管理模式。現在在中鐵、中鐵建兩大建設集團,一個工程局往往有幾百個項目,有數以千計的施工設備分布在全國各地。在智能化時代,工程局管理人員坐在辦公室里打開電腦甚至手機,就可以了解每個設備的運轉、維護情況,將極大地提高設備管理效率。為此,公司內部多次討論智能制造實施綱要,并已設立了十多個研究課題,關于服務的內容包括遠程監控、遠程控制、智能診斷等等,隨時監測設備運行狀況,發現可能發生的故障,實現遠程化、自動化、智能化的客戶服務。

  在盾構機行業中,鐵建重工已經將這一理念轉化為現實。近年來,鐵建重工構建了基于互聯網的盾構機云端遠程監控系統。將分散在各地施工的盾構機統一納入監控平臺中,從而實現對盾構機最新位置、掘進姿態、故障診斷的遠程監控。目前,中國盾構機的市場保有量近600臺,每臺盾構機的平均使用壽命是10至15公里,每年有數十臺盾構機進入報廢或即將報廢階段。為此,鐵建重工為客戶提供產品翻新維修和再制造服務,讓舊盾構機重新煥發活力。“產品全生命周期服務,就是從用戶終端交互、調研入手,整合產品設計研發、性能改進、成本優化、運行管理、再制造等,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制解決方案。這種模式超越了傳統的提供產品與售后服務模式,搭建了一個不斷優化、再生的系統。”劉飛香說。

深耕海外市場


  在占領了國內盾構機市場半壁江山之后,鐵建重工開始考慮出擊海外市常

  從成立至今的這些年里,鐵建重工一直將主要精力用于培育新興產業上。按照集團產品定位,鐵建重工只生產能夠填補國內空白的、和工法聯系密切的個性化設備,而且必須在行業內排在前三名。隨著鐵建重工的產品系列不斷成型,國內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集團在國內行業中建立起相當強的品牌影響力。在站穩腳跟之后,鐵建重工才將目光轉向未知的海外市常

  “我們從前年開始布局海外市場,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取得了很多成果,比我們預計的多得多。”劉飛香說。

  2015年9月,伊朗客戶指定的第三方檢驗機構在鐵建重工長沙工廠順利完成DZ130盾構機工廠驗收。這是鐵建重工第一臺銷往海外市場的盾構機產品,標志著集團產品受到了國外市場認可。

  據悉,鐵建重工于2013年6月開始參與伊朗德黑蘭排污隧道挖掘項目的投標工作,同期參與投標的還有多家國際品牌。鐵建重工充分發揮出自身在工法研究方面的豐富經驗,與伊朗客戶針對德黑蘭下水道的特點進行了多次深入的討論和交流。集團研發人員因地制宜,量體裁衣,在盡量減小配件規格型號基礎上,進行了針對性的研發設計,完美滿足了伊朗客戶對盾構機設備在長距離掘進可靠性、地質適應性等方面的苛刻要求。最終,鐵建重工憑借扎實的技術能力、優良的盾構機業績和高質量的售后服務保障能力,在眾多盾構機投標廠家中脫穎而出,一舉中標。

  長期以來,盾構機市場一直被少數幾大國際品牌所壟斷,中國國產的盾構機直到2011年方才姍姍來遲。不過這幾年來中國品牌盾構機產品發展神速,不僅在國內市場上突飛猛進,更是改變了國外客戶對中國品牌的認知。

  劉飛香認為鐵建重工盾構機產品相對國外老牌產品有很多優勢。首先是產品性價比高,設備質量并不比競爭對手差,但價格比較便宜,兩者相比差距明顯;其次是服務質量高,中國人比歐美人有更強的工作進取心,愿意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以更高的勞動強度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除此之外,鐵建重工的業務特色也是贏得海外客戶的重要原因之一。集團將自己在國內市場的成功經驗移植到海外客戶身上,從客戶的需求出發,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定制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獲得海外客戶的普遍好感。在發往伊朗的首臺盾構機始發掘進時,鐵建重工將邀請多家伊朗及周邊國家知名公司參觀,該項目也將為鐵建重工展示實力、海外推廣盾構品牌提供一次新的契機。

  在走出去的路徑選擇上,鐵建重工采取了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如今中國鐵建集團已經成為全球知名的工程承包商,在全球50多個國家有建設工程,鐵建重工可以借助“借船出海”的方式,跟著中鐵建的腳步,將設備傳遞到世界各地的工地上。而在中鐵建暫時沒有覆蓋到的國家和地區,鐵建重工采勸獨自出海”的做法,派遣營銷隊伍在當地建立辦事處、尋找合作伙伴,一步一步落地生根。進入2015年以來,鐵建重工已經在1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辦事處,業務進展情況相當順利。

  中國正在大力推行的“一帶一路”戰略對鐵建重工來說也是一大利好。2015年6月,鐵建重工高端裝備基地落戶新疆,成為集團進擊中亞腹地的橋頭堡。劉飛香表示,新疆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新疆基地可以輻射到中亞、西亞甚至南亞,集團投資十多億興建的高端裝備生產基地,將是集團未來的戰略發展重點。

財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