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東方時裝有限公司(圣得西)董事長羅文亮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據有關數據,2014年中國服裝市場規模達到2,673億美元。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我國服裝市場日趨成熟,在生產領域業已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時勢造英雄,在整個服裝產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涌現了不少的優秀企業,圣得西就是其中之一。 “所有的夢想都始于卑微”,這句話用在圣得西當家人羅文亮身上最合適不過,這位湖南知名民營企業家花了28年的時間,把一個從零開始的加工作坊“折騰”成一家集設計、開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服裝企業,甚至成為湖南服裝產業中的“領頭羊”。 在羅文亮眼里,創辦企業不能僅有現在的“茍且”,更應該有“遠方”。 圣得西產業園全貌
扎根湖南擁抱服裝產業 化熱愛為動力
服裝行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想要累死就去做服裝,是所有服裝民營企業家的共同感知。大部分企業的持續運營靠著堅持,而對于羅文亮來說,創辦企業付出的不止淚水和汗水,更多是熱愛。
1989年,在國人普遍追求一份穩定職業的年代,羅文亮毅然決然走出工作多年的鄉鎮企業,在湖南創辦了屬于自己的小型服裝加工廠,主要加工書包、紅領巾、內衣等小規模、利潤低的產品,辛苦一年卻倒貼4000元。
為了讓企業存活下來,意志堅定的羅文亮是營銷、機修、技術、財務、采購等多技能加身,性格靦腆的他甚至成為公司的頭號業務員。在他的帶領下,圣得西由加工小商品逐步向生產加工西褲、西裝、輕商務等大品類服飾轉型,在這過程中,圣得西扭虧為盈,逐步向龍頭企業邁進。羅文亮介紹,如今圣得西邁入中國服裝行業百強,居利潤總額第48名。
羅文亮把所有的成就歸功為自己的創業態度,那就是“干一行愛一行”,在他看來,堅持的過程總是附帶著痛苦,唯有熱愛服裝和享受工作方能支撐自己奮力前行。“創業前20年幾乎就沒有什么星期天,每天工作十個小時以上,早期工作保持每天16個小時。”羅文亮回憶。
圣得西時尚秀走秀款
專注是企業成功的根本 創新是企業快速發展的思路
“創業初期沒有技術、沒有市場、沒有人才,所有的條件都需要自己去創造。”羅文亮透露,企業成長經歷了三個轉折點:第一個轉折點是轉型做西褲,基于市場調研,當時西褲市場需求較大,首次轉型讓企業“活”了下來。
羅文亮繼續透露,第二個轉折點是從產品寄銷、直銷模式到1998年創新發展特許經營,企業年銷售額翻了5番,圣得西算得上是新政策下首批吃“蟹”者,因為敢為人先,才使得企業快速壯大,從此立足市場。
第三個轉折性的改變就是長期聘請國際的設計研發團隊,令圣得西品牌形象及產品定位得到全方位轉型升級,從此,輕生活、高品質、新時尚成為圣得西的代名詞。“從2001年至今,16年間我們相繼與法國的丹尼·法萊團隊、意大利的亞歷山大、英國的馬克、日本的小林由則、韓國的秋京植、金榮燦等國際一線設計團隊合作。”羅文亮透露,服裝產業最大的特性是產品品類多、變化快,源于企業堅持不懈的創新,以致不管是面對電商及外來企業的沖擊,還是遭遇服裝實體產業寒潮,以及在市場淘汰機制越演越烈的情況下,圣得西依舊屹立于市場,保持一定的增速和增量。
圣得西輕裝輕生活之家
匠心制造深耕湖南市場 助力湖湘服裝產業振興
國內服裝產業發展不平衡在行業內有目共睹,據有關數據統計,東南沿海省份所生產的產品占據了全國8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中西部地區的服裝產業相對落后,湖南市場是其中之一,信息閉塞,成規模的服裝企業屈指可數,這也是難以引進設計人才的重要原因。
“沒有疲軟的市場,只有疲軟的產品。”是羅文亮堅信的市場邏輯。他認為,我國服裝行業已經逐漸開始向設計生產和品牌生產轉變,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度相當重要,想要破局,唯有靠產品質量和創新、品牌美譽度和經營管理模式取勝,圣得西在國標的基礎上建立了更加嚴苛的企業標準以提升產品品質。
汲取優秀企業先進的管理模式創建符合自己的管理辦法;圍繞“以客戶為中心,為用戶創造價值”這一主旨,根據市場趨勢,快速反應更新產品;拓寬產品線滿足不同層次客群需求;這是圣得西學習全面學習華為,并結合企業自身實際而作出的決策。
在他看來,隨著長沙城市化快速發展,湖南服裝企業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盡管振興湖湘服裝產業還任重道遠,但這是作為本土龍頭企業——圣得西需要肩負的責任,因為優秀的企業在行業內能起到標桿作用,能夠引領和推動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今后我想要做的更好,有這個信心,也有這個能力。”
來源:紅網 作者:向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