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應明,1954年9月生,湖南長沙人,中共黨員。先后任湖南省文聯副主席、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現任湖南湘繡城總經理。
曾應明愛好文學和美術,是湖南省著名的民 間文藝家,是湖南省民間工藝產業化道路的 開創者,他所創辦的湖南湘繡城企業集團, 擁有直屬企業十二家,配套企業64家,成為 全國最大的刺繡產業基地,為湖南省的經 濟、社會、文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2006 年被中國文聯授予全國“德藝雙馨”民間藝術家榮譽稱號;2009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記“一等功”。2013年3月,被評為“長沙市首批文化產業領軍人物”。在他帶領下的湘繡城,2011年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十強企 業,2012年8月,集團公司主干企業湖南金霞湘繡城湖南金霞湘繡有限公司正式獲得由 文化部命名頒發的“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牌 匾, 成為全國刺繡類唯 的“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被中宣部、商務部、文化部等6家單位授予“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企業所在的 湘繡社區已逐步成熟,成為擁有三千人的社 區,企業的發展壯大的同時為周邊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
湖南湘繡城總經理曾應明
深深湘繡情緣
曾應明生于長沙的一個湘繡世家。曾祖父曾壽山曾為創辦湘繡史上第一家 繡莊的胡蓮仙制作繡稿,湘繡傳世珍品《荷鶴圖》為二人合作作品;母親焦菊珍自畫自繡的 湘 繡 精 品《 長壽鳥 》留 傳 于 世,2005年其復制品獲“中國四大名繡展評”一等獎 ; 他熱愛 繪畫的女兒曾理如今從事湘繡畫稿設計工作。
18 歲那年,高中畢業的曾應明進入當時長沙縣湘繡廠做學徒,后成為湘繡服裝裁剪工,一干就是10年,這為他后來發展、推廣湘繡產業奠定了基礎。
1995年是湘繡史上灰暗的一年。這年8月,曾創造湘繡行業無數第一的長沙縣湘繡廠 破產關門。但就在這一年,在長沙市沿江大道 317 號二樓的兩間出租屋里,曾應明的湖南龍騰工藝服飾有限公司悄悄開張。“因為我知道這個看上去岌岌可危的行業實際上前程似錦。” 曾應明說。
22年過去了,曾應明創辦的湖南 湘繡城企業集團已發展成著名的刺繡產業基 地,年產值超過15億元,每年為湖南出口創匯達5億元。2012年,湖南湘繡城集團主干企業 湖南金霞湘繡有限公司還被評為“國家文化產 業示范基地”和“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
2006年6月,國務院公布首批國家級非物質 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湘繡入選。但其中卻有著鮮為人知的故事。2005年12月31日,首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公示,其 中 并沒有湘繡,得知這一消息,曾應明立即以長沙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的名義寫下題為《絕不能讓“湘繡”這張國家級名片滑落》的 報告,分送文化主管部門,又帶著刊有湘繡 落選相關報道的報紙飛往北京,呈報中國文 聯、中國民協的有關領導和相關專家。曾應 明還與其他湘繡業士一起四處奔走,促成湘 繡“申遺”座談會的召開,得到了省市有關部 門的支持,并在政府部門支持下最終促成湘繡進入全國 17 項補錄項目名單中,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在從事湘 繡相關工作的四十多年里,曾應明有著突出 的藝術成就。除不斷研究湘繡針法、創新湘 繡技藝、開創湘繡產業發展新模式外,他還先后發表了湘繡故事《老龍潭》、《八仙圖》編輯出版《湖南湘繡傳說的故事》等書籍,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反響。
大膽走出國門
經歷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湘繡這張國家級的“名片”深受人們喜愛,但陽春白雪總不易被平民百姓所接受。幾經滄桑,起伏跌宕, 湘繡這門手藝散落民間,近似失傳。曾應明靜觀湘繡行業發展趨勢,深刻感覺到只有大膽創新,將湘繡產業化、規模化,形成聚合效應才能更好地推動湘繡的發展,湘繡城也應運而生。
幾年前,當大部分的商家還將眼光置于國內 時,在長沙市進出口公司任職的曾應明卻早已敏銳地將眼光轉向了世界這個大舞臺。憑 著對市場扎扎實實的調研,曾應明下決心要 讓湘繡走出國門。多年來,曾應明考察了世 界很多國家的市場,發現湘繡產品在國外很 受歡迎,很有市場前景。在考察過程中,他還摸索出了一套“國際生意經”。
首先,注重教育培訓。在湘繡城的北面,占地 400 畝的湖南湘繡科技城將拔地而起。湘 繡城和湖南工藝美術學院合辦的湘繡藝術分 院,還有順龍工藝美術基地將落戶這里。不僅將形成湘繡相關產業的集結,而且將形成湖南民間技藝產業——雕刻、銀業銀飾、印花藍布等的大集結,形成一個科研、生產、經營、銷售和人才培養的體系。
其次,是注重織繡結合。單純織錦產品在國外賣的價格并不高,但只要繡上特色湘繡圖案,價格就會高出很多。刺繡產品出口還能充分帶動非刺繡產品出口,據初步計算,這個比例大約是 1:16。另外,入鄉隨俗也是湘繡走向世界的一個法寶。曾應明說 : 比如,我們進入西班牙,了解到當地女性喜歡披肩,于是就以 披肩為主打商品,并繡上西班牙女性喜愛的玫瑰花,很快就占領了市場。而在尼泊爾,考慮 到當地人喜歡做禮拜,就推出一系列繡花抱枕,方便做禮拜時墊在膝頭,深受當地客戶歡迎。”
從 2004 年至今,湘繡城成了6位外國駐華大 使和領事、9位商務和文化參贊以及60多批 次國外市長、國際貿易代表團的光顧之地。曾應明的湘繡已成功進入世界上20多個國家 和地區,主要銷售區域分布在歐美的英國、 美國、西班牙、意大利、俄羅斯以及亞洲的日本、韓國、新加坡和印度等地。據介紹, 僅銷往日本的服裝年銷售量便已達到200多 萬件套,旗下的金霞湘繡公司以3天1個集裝箱的頻率,向國外輸送繡品。
2011年,美國德克薩斯州拉達市擬與湖南長沙縣建立友好縣市關系,拉達市理查森市長在長沙縣考察時見到了湘繡,非常喜愛,曾應明應邀代表湘繡城將精美湘繡帶到了拉達市,他個人也被授予拉達市榮譽市民。
目前,湘繡城園區企業年產值已經超過15億 元。在湘繡城第一期工程40萬平方米的建筑 中,三分之一是商鋪和工廠, 三分之二是與之配套的住宅。現有25家湘繡企業、112家服裝、家紡企業和 21 家電腦刺繡、拉鏈、銀飾等配套企業進駐湘繡城,兩層樓都是湘繡工廠。
如今,嘗到文化產業化甜頭的曾應明在文化 產業傳承之路上愈走愈遠,大有擴張之勢, 除星沙湘繡城之外,位于長沙市的金霞湘繡 園已經完工。公司參股的湖南省工藝美術基地完工后,將形成年產20億元的工藝美術產業基地。
展示文化魅力
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刺繡藝術,中國則有20多個繡種,這說明人類在享受物質的實用同時,也在創造自己的審美對象,即把 實用和審美統一在載體上。而湘繡之所以能“譽 滿全球”,除了它夢幻般的工藝外,更有著其 文化含量——集中了中國“書、畫、印、繡” 的四大藝術要素,構成了它獨特的文化魅力。 這種魅力也轉化為湘繡在市場上的“附加值”。 在曾應明眼中,湘繡不僅是工藝品,更是文化圖騰。只有走大眾化道路,才能延續承載了2000 多年文化的湘繡,并拓展其生存空間。
曾應明表示,傳承文化是熱愛工藝美術之人 發自心底的一種使命,商業運作是傳承文化 背后強有力的支撐,也是每一商家必須經受 的考驗。商業與文化的完美結合,是一種責 任,也是一種新型商業模式,專業性的文化 市場較之散戶、小作坊,無論品牌影響或是成本、規模都占盡天時與地利。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工藝美術中的發展呈上升 趨勢,而最容易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的是煙 花、湘繡、陶瓷。目前,形成產業性最好的是煙花,其次便是湘繡和陶瓷。未來,湘繡產業將形成領頭作用。”曾應明大膽預測, 當 談到刺繡發展方向時,曾應明精辟地總結為三句話 : 刺繡帶動非刺繡、刺繡帶動非工 藝品、刺繡帶動文化旅游。”
僅僅10多年時間,湘繡從“五大名旦” 一啞四下臺”的尷尬境地,又浴火重生,走向世界,成為湖南的一張燙金文化名片。湘繡產業傳承的成功,讓曾應明掌舵的湘繡城有力量為 湘繡這張名片“燙金”:2005 年,承辦“湖南 首屆文化產業發展高峰論壇”;2006 年,參與承辦首屆湖南省工藝美術品博覽會;2008 年,承辦首屆湖南湘繡服裝藝術節;2009 年,承辦第九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民間 工藝美術作品獎終評暨湖南省旅游商品博覽會 ;2010年,參與承辦首屆中國湘繡文化藝術節暨第三屆湖南省工藝美術品博覽會;2011年,承辦全國首屆“中國繡”湘繡征歌大賽試唱初評。
目前,曾應明正在運用文字的、影視的手段,把湘繡文化展示給現代受眾。他撰寫的 長篇小說《中國繡》,還在籌拍一部《中國 繡》 的電視連續劇,將來還要拍攝一部關于湘繡的電影。他不僅要讓世界人民用上湘繡產品,欣賞湘繡藝術,而且要讓其了解湘繡藝術歷史、技藝和內涵,讓湘繡重現“優美 的 魔術般物藝術 ”,讓湘繡 “享譽全球”。
從湘繡掙扎在沒落的邊 緣到走向世界,我們可以看到 湘繡的文化魅力和發展潛力。 曾應明已將傳承湘繡產業作 為他“不能推脫也不想推脫”的人生使命。他的湘繡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占領國際市場,在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也解決了大批勞動力的就業問題。